【游记散文】河南之旅
- wang
- 2023-10-22
- 生活笔记
- 33浏览
- 0评论
作者简介:张淑玲(微信名:晚霞),酷爱文学,喜欢看书,读古诗词,有多篇诗歌、散文发表。
刚杰文学
NO:225
河南之旅
黑龙江绥化市,文/张淑玲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我随旅游团来到河南洛阳,游览观光闻名于世的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15公里外,到达目的地,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大门顶端有中国十大元帅陈毅亲笔题写的“龙门”二字,显得格外雄伟、壮观。进入石窟,只见一件件精美艺术石雕,像一座座殿宇富丽堂皇,金碧辉映。石雕摆放得整整齐齐,设计高超,大大小小遍布山崖。看到此景,让我眼前浮现出唐朝兴盛时期繁荣昌盛的场景。
在这里存放雕像有10万余尊窟龛,题记和碑刻2680余座。其中最大的佛塔70余座,最高的佛像可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姿势动作不一,有的一只手朝上,有的一只手朝下,有双手合十的,还有盘腿打坐的,有极少数是站立着的,各种姿态数不胜数,让我惊叹不已,竟然能在这险峻山岭上,雕刻出如此众多的佛像,真不可思议,难以置信。在大量作品中,不难看出,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奇迹,用汗水凝成华章。
漫步来到龙门山,抬头远望,树木苍翠茂密,清秀挺拔。走进宾阳三洞,有三尊巨大佛像端坐洞内,是那么慈祥端庄,像在迎接四方宾朋的到来。走到万佛洞,大小雕刻佛像多姿多彩。最高雕刻佛像达7到8米,最小的不到2厘米,有的神洞居然有1500多个雕刻佛像,证明古代能工巧匠高超的技术和聪明智慧。在这高高悬崖峭壁上,能凿出一座座,一排排栩栩如生的佛像,简直就像历史博物馆。
登上石头台阶,来到最有代表性的“奉先寺”它是唐代最大的石窟,长宽各30余米。据史料记载,此窟开凿于公元前675年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位时兴建而成,体现出唐代佛像艺术发展盛行。石窟正中摆放卢舍高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衣纹流畅,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具有高超的艺术感染力。不知不觉走到龙门山与香山间。这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这里青山绿水,气候宜人,满山都是佛像,被列入洛阳八大景区之冠。曾经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职时,主张重新修复香山寺。经过“安史之乱”,公元前829年白居易来洛阳,那是在盛唐后期,经过他修复后的香山寺,再次名声大振,一时间游人络绎不绝,历经岁月风霜,仍然流传至今。
龙门石窟,是镶嵌在洛阳古城一颗璀璨明珠,蕴藏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龙门石窟也记录它走过的辉煌。从古至今历史像一幅幅长长画卷,在历史动荡的岁月里,穿过千年烟雨时光,触摸沉淀的故事,见证着多少个王朝沉落,龙门石窟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它代表着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随着时光的流逝,雕佛艺人已随风而去,可他们用智慧创造出来的艺术,却给后人留下震撼心灵之感。
投稿邮箱:330842877@qq.com
手机:13085580799 18955808590
2020年8月5日,建立微信网络平台。
编委: 刚 杰 张明 张宪武 冮洁 李士钦 刘佩英
执行主编: 刚 杰 李士钦 张明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若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创和谐网络环境。
转载请注明 : 文章转载自 » 纵马网 » 生活笔记 » 【游记散文】河南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