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伊朗游记 -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2023年10月

与朋友说要去伊朗,朋友的留言几乎都是“注意安全哦”。出发之前行程通知上强调最多的就是“必须佩戴头巾,需包裹头发,上身需穿长袖衣服,衣服的长度必须盖过臀部,下身需穿长裤,不得穿裙装”等等。伊朗国家的全名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一个宗教与世俗政权强行合一严苛的穆斯林国家,一个普通的游玩出行也会让人生出了诸多的担忧。曾经的古波斯商人在丝绸之路上,畅行往来于亚欧各国备受欢迎,各国对波斯文化亦是趋之若鹜。曾经波斯在世界的地位和声望怎么就消失了,波斯怎么就变成了伊朗,拜火教怎么就改宗了伊斯兰教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也带着对安全的一丝丝犹疑踏上了伊朗的行程。

进入伊朗,从大都市德黑兰,伊斯法罕,到伊朗高原边远的村落,见到最多的就是清真寺。几乎每个有人居住的村落都会有清真寺,在比较穷困的村子中,看到最好,最漂亮的建筑也是清真寺。很多清真寺都和大巴扎连在一起,清真寺前还建有很大的广场,无形之中人们的思想意识,物质需求和生活休闲都是围绕在清真寺的四周。当祈祷的唱音声从清真寺宣礼塔上飘荡出来时,所有的人无论你是否信奉这个宗教,都被这个宗教之声笼罩了伊斯法罕,伊玛目清真寺前的伊玛目广场)
伊朗被伊斯兰化的如此彻底,直至现代变成了更加保守的政教合一的神权政府制度。看伊朗伊斯兰化的历史进程,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转折点,如果历史可以重来,不知道伊朗在这三个时间节点上是否会有不一样的抉择。

第一个转折点,公元651年被阿拉伯帝国占领,开始伊斯兰化。阿拉伯军队摧毁了古波斯最后一个朝代,将伊朗归入了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朝,定都于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从此伊朗“被”开启了伊斯兰化的进程,也开启了从波斯本土宗教琐罗亚斯德教改宗伊斯兰教的进程。(高速公路旁一个小村庄的清真寺)

(亚兹德古城中的清真寺)
第二个关键点,1502年正式确立伊斯兰什叶派为伊朗的国教。1501—1736年是伊朗的萨法维王朝时期,当时的什叶派的“萨法维耶”教团是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新政权,(在萨法维王朝之前,波斯大部分穆斯林信仰的是逊尼派),什叶派的“萨法维耶”教团在1502年将穆斯林什叶派宣布为伊朗的国教,并一直保持至今。

(伊玛目清真寺,第一道大门和第二道大门角度不一致,前者对着伊玛目广场后者面向麦加

第三个转折点,1979年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政府。1978 伊斯兰什叶派领袖霍梅尼领导伊朗民众进行革命,推翻了当时的巴列维王朝。1979年4月1日,革命胜利后的霍梅尼宣布成立政教合一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任最高领袖,又被称为最高精神领袖。这个由穆斯林什叶派领袖建立的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 什叶派的宗教领袖是伊朗国家的最高领袖;共和国的民选总统,在胜选后必须要得到伊朗最高领袖的批准,获得委任函后才能就职总统职位。总统想辞职也要得到最高领袖的批准,否则不能卸任。如果总统触犯了法律,最高领袖可以直接罢免总统。所以在伊朗,总统只是一个二号人物。更为重要的是,伊朗的最高领袖是伊朗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伊朗与伊斯兰教,从政治到宗教就这样被牢牢地绑定在了一起。谢赫洛夫特清真寺

伊朗整个国家实行伊斯兰教法后,社会开始变成极端的封闭。没有歌舞娱乐,没有聚会饮酒,越来越多的黑袍黑沙,老百姓被严格地监视和管控。如有违反教义规定,不仅有宗教警察,还有告密者,这就是现今的伊朗。伊斯兰教在伊朗有着至高无上地位,伊斯兰教的领袖有着完全绝对的权利。霍梅尼,不仅改变了伊朗的国家命运,改写了中东的近代史,更是让世界都为今天的伊朗惊诧不已。在伊朗旅行期间,发现宾馆房间中,都会有一个指示方向的标识,虽有猜测但还是找了当地导游确认,这是指向麦加的方向。穆斯林每天五次祷告,无论身在哪里,祷告时都要朝向麦加的方向。

(宗教警察监管着每一个人是否遵守穆斯林的着装规定,包括游客

伊斯兰教有两大派别,什叶派和逊尼派。伊朗是最大的什叶派国家,而沙特是最大的逊尼派国家。伊朗国家人口8100万,91%为什叶派,7.8%为逊尼派。在整个伊斯兰世界中,逊尼派穆斯林的人数占85%以上,而什叶派只是少数群体。

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于公元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创立,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什叶派和逊尼派都相信造物主安拉和先知穆罕默德。但是两个派别的区别在于,逊尼派认可穆罕默德之后的四任哈里发,而什叶派拒绝承认前三任哈里发的合法地位,只承认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同时也是女婿)阿里及其后裔为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并称之为伊玛目。迄今为止,什叶派穆斯林相信共有十二位伊玛目。什叶派承认哈里发与伊玛目有同等的含义,但更注重伊玛目这个职位的宗教含义和最高领袖的地位。简而概之,什叶派相信伊玛目,逊尼派相信哈里发。从网上找到一张图片,清晰地展示了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区别。 

尽管伊朗是个什叶派国家,但民众是被迫接受伊斯兰教的,可能有一大半的人并不是真的信仰伊斯兰教,也不会每天五次地去祷告。在伊朗德黑兰和伊斯法罕这样开放的大城市,能够看到很多年轻的伊朗女孩,不穿罩袍,头巾也只是象征性地搭在头上并不完全包裹。但是在一些相对保守的城市如马什哈德,伊朗女人还是用头巾将头发完全包裹住。伊朗社会其实是有两面性的,一面世俗化,一面宗教性,所以现在的伊朗人既骄傲,又很受伤。

(亚兹德市 阿米尔恰赫马格清真寺,清真寺附近就是大巴扎
从公元651年阿拉伯帝国占领伊朗,伊朗开启伊斯兰化至今已经1370多年,受阿拉伯影响至深。波斯文化和阿拉伯文化既有相互影响,更有相互交融。曾有人这样形容当今伊朗的波斯-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文化的主要贡献是伊斯兰教,而波斯文化的主要贡献是除伊斯兰教以外的文化其他方面。波斯的文化和文明并没有消失,它在伊朗和阿拉伯世界中以独特的方式存在和发展。在设拉子粉红色清真寺中,虽然要穿上清真寺的外袍遮住头发和身体,但当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清真寺的每一个角落时,也一定会照在没有黑纱遮挡的伊朗女孩脸上,照进黑袍下伊朗女孩向往自由跳动的心中。

更多伊朗游记 : 《伊朗游记-我在伊朗看波斯

                          《 伊朗游记 - 行程匆匆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