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扬州游记终章:我有一捧运河水,待与何人尝


      站在落日的余晖里,我伫立在木桥上,眺望着远处大运河博物馆的轮廓愈发深重,心中想:扬州之旅,结束了。

      大运河博物馆的陈列相当精彩,介绍详实,全景展现了大运河的前世今生,真可谓通古达今、包罗万象。

图为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厅中央的建筑及玻璃镜像。

      中国大运河始凿于春秋,初通于隋代,繁荣于唐宋,元代裁弯取直,南北直航;明清维系国脉,臻于极盛。它包括隋唐、京杭、浙东三大部分,跨越京、津、冀、鲁、豫、皖、苏、浙八大省区,联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中国古代沟通南北、贯通东西的交通主动脉,并向西衔接丝绸之路,向东承揽海上贸易,地位举足轻重。2013年3月,“大运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大运河”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穿梭游走在各个展厅,我不得不赞叹布展者的匠心独运。除非亲见,否则真的很难想象,一个博物馆可以将大运河的一切描绘得如此细致、如此周全。从历史变迁,到船只名目;从旧时街巷,到生态环境;从立足自身的非遗保护,到放眼世界的纵横比较;从紫禁城与大运河的缘分,到隋炀帝与大运河的悲殇……由点到面,由人到事,详略得体,叙述得当,真让人拍案叫绝、过目难忘。

上图依次为涉及船只种类、历史街巷、世界内外运河城市、生态环境、非遗保护、紫禁城、隋炀帝等不同主题展区的导言部分,涵盖范围广、记述细致。

      大运河的元素贯穿整个展览,我觉得也融入了扬州城的生命。

      这一汪运河水,历经王朝更迭,又见证帝王将相的荣辱兴衰:始皇南巡于此,凿破长陇、刻石而返;炀帝被迫南行,遭遇“江都宫变”、梦断扬州。

图为始皇南巡时着李斯所著碑文。

      这一汪运河水,泽被天下商贸,又构筑天下万民的不息生业。粮食、盐铁等重要物资借此流转,沿岸居民的风俗、生活受其影响,城市风貌受其改造,又迸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图为运河沿岸相关城市的介绍与受其影响概况。

      这一汪运河水,自历史的涛声中传来,仍在激荡着时代波涛。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自一期启动至今,已经运行10个春秋,所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抛却了贵胄的光环,却带来更多人的生活。

图为笔者参观游览博物馆结束后,在馆前公园处所见,落日余晖、当地居民各自休闲,简单记录之。

      很多人说,扬州是三线城市,轨道交通远不发达,电动车的横行也“败光”了这座城市给人不多的好感。个人认为这样的观点太过片面,也太不尊重一个城市的生存脉络和运行逻辑。作为游客,我们或许只能看到“是什么”的问题,却很难意识到“为什么”的原因。

      很多人质疑,“声声慢”在扬州是个假命题,但其实我们作出这样的论断时,首先应该问问自己,什么是“慢”呢?我们认为扬州没有达到符合自己预期的“慢”,那么我们的预期又是否正确、客观呢?一个城市要发展,就必然会带来很多问题,生态污染、社会治理、人际关系,这些都是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阵痛,区别仅在于具体发作在哪儿,以及持续多久。如果我们用自己传统观念上的“慢”去给一个城市的发展定性,我觉得是很莽撞的,也是不公平的。

图为笔者路过皮市街时所摄。

      我曾在清晨闲逛在扬州的小巷中,居民们早起、吃饭、晾晒衣物、闲聊,一瞬间我觉得和北京的胡同很像。我们看到的都是城市多面体的一个局部,难道我们能因为要求北京保持“地道的安逸”而放弃发展吗?这显然不可能,因此同样的问题放在扬州身上,我们也需要慎重思考,该怎样变得更好,而不是炒的更凶。

图为笔者清晨穿行经过薛家巷,当地居民正在晾晒衣物。

      至少从这三天的旅程来看,我遇到的扬州人都很友善。酒店的阿姨体贴周到,餐馆的服务人员细致耐心,虽然听到很多嘈杂的电动鸣笛,但也依旧有不少人在安静、稳定地骑行。我想这或许才是每个城市运行的规律——虽然有不确定的、令人厌烦的元素,但总体上是可接受的、是适中的。否则很难想象,一座城市如何将人们聚拢在一起。难道生活在此间的人,都处在地狱?

图为清晨的彩衣街,不像夜晚时游客聚集、人来人往,早上只有本地居民乘电动穿行而过,路边的早餐铺子经营火热,各自升腾灼灼热气。

     看着网上网友的斥责和扬州人民的反驳,我不禁觉得,扬州这座城市,其实是太想将自己好的一面展现给游客了。它从历史的诗情画意中走来,带着运河水的潮湿,甫一上岸,却遭遇了互联网世界的指责。于是它尝试辩驳,尝试劝说人们用客观的眼光看待自己,但没用。网络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它越是尽力反驳,反而越像是怒极而摔的大汉。于是它哭了,眼泪是咸的,风干后带着运河水的潮湿。它在固有的温润与世俗的燥热中纠缠,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这就是我最直观的感受。或许很多人觉得这样的想象太过丰富,臆想的情节也太过曲折。但还是衷心希望,大家能更客观一点、平静一些。

      至少,下次扬州这座城市,再拿起那个盛满运河水的葫芦瓢递给你时,不要忙着说拒绝,可以试着说:

      那我尝尝。

图为作者在参观博物馆完毕后,出馆时于远处小木桥上所摄,彼时夕阳正好照在远处的博物馆上,拉出深深的影子,让人印象深刻。

​​​​​​​​​

上一篇:元素游记|恩施 地心谷 攻略 (2023-11-09)
下一篇:漫游世界《飞屋环游记》 (2023-11-09)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