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之徐霞客游记: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 wang
- 2023-11-09
- 生活笔记
- 29浏览
- 0评论
这几天在看熊逸版的《资治通鉴》和梁实秋的《美是世间治愈一切的良药》。
书因为时间有限的关系,读的进度有些慢。
于是,在条件允许(娃允许)的情况下,看了一期央视的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徐霞客游记》。
01
徐霞客的名字,我不陌生,可他的游记,我着实没看过。
对于徐霞客的游历地点,大概我离之最近的,就是广西阳朔县,阳朔公园里的“碧莲洞”了。
2019年我去了广西,去了阳朔县,又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逛了阳朔公园。
当我围着公园走过一圈,爬了“钟灵山”,下山又从另一个方向走到出口,眼前就出现了“碧莲洞”这三个字,那时候还不知道这岩洞还能和徐霞客扯上关系。
门口买了票,工作人员让我等了大概半小时,起初我不太明白,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让我跟着旅行团游客一起入洞。
那会算旅游淡季,游客不多,偶尔我落单,见年纪不大的工作人员独自站在洞壁处,就好奇问她在这工作怕不怕,她回答说:“最开始去上班的时候会怕,时间长了慢慢就不怕了。”
02
在我看来,岩洞里全是倒挂的钟乳石,还有长出来的“石笋”以及打的彩色灯光,洞里幽深岔路口又多,还暗无天日,在这里上班,胆小者还真要慎入。
跟着导游走到半山腰的一个洞口,见一雕像,走近一看,才发现原来是徐霞客。没想到误打误撞竟来到了徐霞客曾经踏足的地方。
碧莲洞内,有徐霞客的雕像以及岩壁上他的八字题词“洞分八门,勾连曲畅。
那时候就在想,在古代交通极为不便捷的情况下,徐霞客能行走在名山大川,这要有多大的毅力才能完成?
阳朔这个地方,连我坐现代的交通工具都略觉不便,几百年前的徐霞客,不知要经历多少不为人知的苦,才能靠双脚走到那个本名不见经转的岩洞,而为此提上“洞分八门,勾连曲畅”。
03
返回再说央视这个文化节目,这个戏剧,昨天和今天我共看了两遍,戏剧的演绎手法,很让人折服。我几乎是跟着剧中人物,用上帝视角看完了徐霞客的一生。
徐霞客幼年,家里染布,小小的他穿梭在那些晾晒的布条中游戏,有温柔的母亲疼爱,有理解他的父亲教导。
长大后,他似乎随着父亲游历过许多地方。后来的某一天,家中来了一伙盗贼,事件过后不久,父亲去了,他守孝三年,最后,一向温柔的母亲鼓励他继续行走。
他的愿望就是追溯长江源头,他行走三十年遍访名山大川,还修改了史书上一些既定的错误。
每一次远游归来,他都迫不及待地将一路的见闻以游记方式呈给母亲看。
后来,母亲也去了,看着日渐凋零的院落,他悲痛不已,他想母亲啊,可那个温柔的母亲却不再了。
转瞬见,他又听见了母亲的呼唤,母亲告诉他:“父母在,不远游,现在你没有任何牵挂了……”
看到这,很难不让人为之动容,为之落泪。虽是戏剧,却能让人体会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还有亲情里,那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
他重新上了路,直到最后一程云南,他的双腿在经年日久的长途跋涉中走废了,再也不能游历于外,甚至再离开云南时,连站立也做不到了。
04
看着撒贝宁和古时候的徐霞客互动,告诉他几百年后的现代,人们已经追溯到长江源头。
告诉他现代的高铁一天就可以到达他从前走上三年的地方。
告诉他,他的六十万字书稿,已经被友人帮忙编撰为《徐霞客游记》。
带着他去看了他一生最大的遗憾——未能亲眼目睹长江源,喝上一口那里的水……
整个节目看下来,就在想,如果这一切是真的,那该有多好呢?
徐霞客那么热爱行走,那么热衷于探索自然,不惜风餐露宿,不惜背井离乡,“朝碧海而暮苍梧”是他一生的愿望。
可他却因为腿疾再也没办法亲近自然,再也没办法追溯长江源头,再也没办法看到自己的游记公之于众。
想想,竟是那么可悲可叹!
全文完~
点个在看让我知道你在看呀?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若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创和谐网络环境。
转载请注明 : 文章转载自 » 纵马网 » 生活笔记 » 《典籍里的中国》之徐霞客游记: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