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从《寻梦环游记》谈生命

从《寻梦环游记》

谈生命

电影《寻梦环游记》从“人生”、“死亡”、“家庭”、“梦想”的相关主题,阐述了“生命因记忆而永恒,要注重生命的价值,向死而生”的人生启发和感悟。虽然表面上是一成不变的主题,但是它从“遗忘比死亡更可怕”的独特视角突破传统教育观念对“死亡”的界定,也并非以过于悲伤的态度去讲述死亡,而是将“死亡”与“亲情”紧密结合起来,减轻我们对于亡灵世界的恐惧。

死亡并不可怕

“死亡”并不是看得见,摸得着,人类可以感知的客观事物,电影的创作者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选取了骷髅这个与死亡有着密不可分的事物来代指死亡,使死亡就像丁达尔效应中的光有了形状,无时无刻地提醒观众电影的主题一死亡。大量的骷髅形象在电影中出现,但是这些骷髅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没有情感”“没有温度”的尸体,而是具有鲜明个性且独一无二的“骨架”,电影也通过骷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亡灵视角,呈现出绚丽的亡灵世界和冷漠的人类世界。

骷髅在很早之前就出现了,只剩下骨架的骷髅,是肉体腐烂后遗留的产物,很容易就能与人们恐惧的死亡相联系,但是温暖人心的亲情和引人发笑的故事情节冲淡了一些死亡的悲伤,也让众多观众回忆起来了自己已经离开许久,久到记忆已经模糊面孔的家人、爱人和朋友。电影中骷髅的世界与生者的世界并无不同,甚至更加的绚丽多彩,也是想借此传递“死亡并不可怕”的死亡态度。

除了骷髅形象的出现,人们对于死亡的探索也从很早就开始了,在《裴洞篇》里描述苏格拉底在死前,就对他周围的人说;“一个人临死的时候,他的会死的部分看来是死了,那不死的部分却安然无恙地、完整无缺地离开了,从死亡那里退隐了。”现在仍然有大部分的人坚信“人生是旅程”的死亡观,《寻梦环游记》就抓去了这个关键点,引导人们去思考死亡的意义。虽然我们无法了解人死后到底是变成一捧土还是真的有灵魂存在,但对于死亡的探索围绕着人的一生。《寻梦环游记》通过传递“只有与家人有亲情羁绊的人才能在死后不被遗忘,不会在亡灵世界中面临二次死亡”,将亲情与死亡紧密联系,创造性地将生与死结合在一起。

生命教育体验活动

近年来,因生命教育的普及,多种生命教育体验活动随之展开,死亡体验活动就是其中一种。

死亡体验活动是一种教育方式,旨在通过模拟死亡体验,如体验被包裹在棺材里、参加虚拟葬礼、甚至进行一段时间的“死亡思考”或“离世旅程”等,让参与者更深入地思考生命的意义、重要性,从而更加珍惜生活和珍惜周围的人。

此类活动帮助参与者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有限性以及对自身生活和他人的影响。通过模拟死亡体验,参与者更加珍惜当下,并可能对日常中被忽视的事物有全新的感悟,有助于加深对亲人、朋友关系的珍惜和理解。这种体验可能使人们更为积极地表达感激之情,改善关系,也可以引导人们更为深入地探索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和生活目标,有助于建立更有意义的生活。对于一些心理疾病患者,这种体验也可能成为一种心理治疗方式,帮助他们应对焦虑、抑郁或其他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对青少年来说,这种活动可能在心理、道德和人生导向方面提供了一种更加生动、深刻的教育体验。

尽管这种体验能够引发思考和情感上的共鸣,但需要小心处理,因为对死亡的模拟可能触及一些参与者的心理底线。因此,在进行这类活动时,应该确保有专业人士提供心理支持,并充分尊重每个参与者的感受和边界。

《寻梦环游记》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传递死亡态度,背后的真正意义其实是以全新的视角理解生活,看待人生。古人就认为灵魂是不灭的,肉体的消亡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死亡,而电影里提出“死亡并非终点,遗忘才是”也为等待的人提供了心灵的寄托,与电影《时空恋旅人》所表达的只有新生命的出现,才是死去的人离开的真正时刻,都为观众展现了对于死亡的独特见解。

微信号|愈见生命

编辑:愈见生命编辑部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