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田樱|​|​​印尼游记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印尼游记

图文/田樱

绿的茂物

我从雅加达到茂物,在那里看到了一个绿的世界。

茂物植物园入口

 
茂物,又名博果尔,即“茂盛的植物”的意思,古爪哇文博果尔意为“棕榈树”。它位于雅加达南,在芝里翁和芝沙丹尼河之间。茂物有三多:雨多,每年有217天下雨,降雨量4100毫米;雷多,全年有雷雨的日子达322天;火山多,城西南有萨拉克山,东南和西南有庞朗奥火山、啥里蒙火山和格德火山。

园中泰坦魔芋



然而,在茂物最吸引我的是那亚洲最大、品种最全的热带植物园,它是茂物的象征。我到这里时,正值阴雨天。植物园布局讲究,分为莲花池、棕榈属、蔓生植物、竹林、藤类、兰花科、仙人掌科、羊齿类等10个区。走进绿的王国,一条十几米宽的林荫大道,绿荫蔽日,两旁千姿百态的树木,沿着自然形成的山坡缓缓伸展开去,芝里翁河流经园内。河两岸的树上都有用拉丁文表明学名和产地的木牌。植物园种植15万种,保存有50多万种植物标本。高大挺拔、参天入云的白橄榄树,上面蔓生着许多寄生植物;奇特的板根植物,板根露出地面,就像几块巨大韵三角尺板支架着一棵数十米高的大树,有的板根露出地面i0几米高;郁郁葱葱韵棕榈树有400种,5万多株;翠绿可爱的马尼拉草,叶细而短,松软伸展等等。而令人惊奇的是,我在园中看到奇特的大王花,此花原产于西苏门答腊山区,每三年开一次花,花茎高达2米,是世界最大的花。还有王莲,原产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叶子直径有的可达2. 5米,负重4070公斤,花期长达一周左右,花的颜色初为白色,三天后变成粉红色,莲叶中央插立着一株火红色的莲花,娇艳夺目。另外,还有1823年发现的“荔枝树王”,至今长势良好;绚丽多姿的兰花有5000种,馨香清芬,有的像蜻蜓展翅,有的像蝴蝶花,有的像灯笼,著名的巨兰“兰花皇后”,又叫“甘蔗花”,茎高35米,每株可开花70朵至80朵,有的可达100多朵,花朵直径达15厘米,花色黄中带淡青,有棕色斑点,香气袭人。园中竖立着曾在此工作36年的前园长德斯曼的纪念碑,园内的特鲁柏化验所的大理石碑上,刻着有近200名世界植物学家的名字和化验所创始人特鲁柏的塑像。

诗的巴厘岛
巴厘岛美,素有“诗之岛”称誉,田园诗般自然风光,众多的名胜古迹,美丽的海滩,苍翠欲滴的花草林木。它又有“千岛之岛”之称,巴厘島人信仰印度教,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神龛,形似小塔,每村还有三种不同的公庙,全岛庙宇达1.25万多座。

巴厘島景致


然而,我感到巴厘岛的美,更蕴含在这“艺术之岛”称誉的舞蹈、木雕、石刻、绘画的艺术之美中,巴厘舞蹈根植于宗教信仰之中,再由历史传统培育出的杰出文化遗产。舞蹈体裁大部分来自古代印度教的传说,其中主要有凯茨卡舞,富有动人的神秘色彩,取材拉玛耶那的故事;巴伦舞,主要表达善灵与恶灵之间的争斗;勒根舞是宫殿传说的节庆舞蹈。巴厘岛的木雕闻名遐迩,十分精美,多是用椰木、黑檀木、柚木,尤以黑檀木为珍贵,有半刻和整刻,体裁多是以拉玛耶那故事、印度传说,及与岛有关的故事,木雕作品刀法流畅,个性突出。巴厘岛绘画独具风格,可分为:第一期以拉玛耶那故事题材为主;第二期以20世纪前半期生活素描为主;第三期和第四期分别以1960年以后的现代作品为主,笔调生动,色彩柔合,时有抽象。巴厘岛绘画,多以岛上特产的染料作颜料。在“艺术之村”乌布村,我们欣赏了艺人挥毫作画,参观了尼加绘画博物馆。
巴厘島舞蹈
           
佛的婆罗浮屠
婆罗浮屠与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的泰姬陵,被誉为古代东方五大奇迹。婆罗浮屠在中爪哇省马格朗县山谷平地中的山丘上,离中爪哇首府日惹市约42公里,坐落在默拉皮火山山麓的一个呈矩形的小山丘上,远含青山,近拥碧翠。婆罗浮屠,婆罗梵文是“寺院”的之意,浮屠是“丘陵”的意思,合起来是“丘陵上的大寺院”。导游介绍说,婆罗浮屠约建于公元8世纪后半期至9世纪的夏连特王朝。据说夏连特为了收藏释迦牟尼的一小部分骨灰而修建的,动用了10万奴隶,用15年时间,于公元824年建成。                            
              婆罗浮屠

我观婆罗浮屠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构成了一部“石块上的史诗”。佛塔是用附近河流中的安山岩和玄武岩砌成,它没有门窗,也无有梁柱。佛塔的基层呈四方形,共有10层,四周的中间各有一条石阶通道,从底层直通塔顶。塔的构造是根据佛教的“三界”之说设计的。基层为“欲界”,第一层至第六层为“色界”,都呈四方形,各层共建石壁佛龛432个,每个佛龛内置一佛像。第一层以上为“无欲界”。七层至九层呈圆形,三层有72个钟形小塔,塔内亦各置一尊佛像。第十层为塔顶。塔的各层都有迴廊,其石壁上都刻有各式各样的浮雕,其中描述佛本身故事的浮雕1460幅,装饰性浮雕1252幅,构成一幅“石块上的史诗”。浮雕故事取材于大乘经典。以及当时的生话习俗、人物、花草、鸟兽、热带水果等,这些浮雕连接长达4公里,浮雕工艺玲珑剔透,栩栩如生。
婆罗浮屠,是人类创造的精美艺术品,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
巴厘島石刻

古的三宝珑
相传1406年,一支船队乘风破浪,浩浩荡荡,迤逦百墨,到达当时爪哇国的北岸,并在这里的一个岩洞歇息,这就是千古传颂的明代三保太监郑和下南洋的盛举,这里也由此得名三宝珑。                  三宝珑三宝公庙

三宝珑初称罗望子炭,至今古风依依。郑和船队下西洋时6次到
达爪哇。1406年(第一次)和1416年(第五次),郑和曾到这里,三宝珑市西南5公里处的望安山山麓,有三宝公庙和三宝洞。这里背山面海,据说是郑和沉舟的地方。庙建筑风格完全是中国式的,有曲折的廊檐,高耸的红柱和宽敞的门庭。庙门左上方镶嵌着“三宝圣饲”的石匾,大门上有对联“滇人明史风来世”,“井水洞山留去思”。滇人,指郑和,出生云南昆阳。庙内有福兴庙、船舡爷庙,还有古墓和郑和用过的巨锚和关刀。在主庙附近的一棵老榕树下,有一座小庙,庙内三个房间,左边屋内展示着一个古旧的巨锚,中间房内悬挂着孔子画像,右则房间则为纪念牺牲的百名中国水手而设。三宝洞是庙里的一个不到1方丈的圆形岩洞,相传郑和曾在此歇息。里面供奉着三宝太监的画像。洞中的香案下有一方形井,称三宝井,井水清沏见底,甘甜解渴。每年阴历630日是三宝太监纪念日,各地华人来此参加庙会。
               
忆的万隆
万隆,一个令我深深回忆的城。
当年举行万隆会议的独立大厦

车子从雅加达驰过蜿蜒的穿山路,沿路是一片片翠绿的茶园、香蕉园、橡胶园。大约经过3个小时,当车子行驶到路旁一片金鸡纳霜树时,眼前呈现一排白色二层楼房建筑,这便是万隆。
一条大街横贯市中心,叫亚非路。这条街上,最引起我注目的便是矗立在路旁的独立大厦,是1955年4月18日到28日有29个亚非国家首脑出席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的地方。这座建筑物记载着印尼人民驱逐荷兰殖民主义者,也记载着亚非人民手挽手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这座白色的建筑群,为圆形的三层楼房,两侧皆有门,白色的旗杆依弧形排列,是当年召开会议悬挂各国国旗的地方。独立大厦现在己辟为博物馆,陈列着当年举行亚非会议的有关文物和资料,庄严的十项原则的“万隆宣言”就诞生在这里。万隆郊区达曼·沙里10号,周总理在万隆会议期间的住地。
站在独立大厦前,我在凝思:当年周总理在这里的激昂话语,度过的不眠之夜,广交朋友的会见,留下了一片深情,也留下了人们的永恒记忆。

万隆会议会场



向上滑动阅览

作者简介:田樱,本名田俊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大连市散文学会会长,辽宁省散会协会理事,大连市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大连市作家协会副会长。1990年大连市中山区第十二届人大代表,1993年大连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政协大连市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著有:《榴槤情》《樱花情》《草屋情》《峇厘情》《吴哥情》《基纬情》《雅典情》《海天片羽》《樱》《岁月情

作者往期回顾:

田樱||猴子面包树

田樱||椰子宫及其它

田樱||的的喀喀湖之旅

田樱||树顶旅馆

田樱||奇妙绚丽的海洋世界

田樱||大气隽美

田樱||小院芸豆嫩

田樱||水晶浴瀑布之旅

田樱||海阔山高 贵相知心

田樱||秋风起,蟹脚痒

田樱||小院芥菜绿

田樱||海 肠

田樱||酱 萝 卜

田樱||哥城观赏大王花

田樱||秋色篇

田樱||小院胡萝卜

田樱||大美的海滩雕塑

田樱||纸皮核桃香

田樱||奥林匹克公园漫步

田樱||冬菜往事

田樱||山东大葱

田樱||石榴红

田樱|"孔雀之乡”

田樱||秋 刀 鱼

田樱||温糯的秋蕾

田樱||“醉汉林”

田樱||大海的味道

田樱||霜降火锅爽

田樱||美妙的艺术造型物

田樱||托峇湖之旅

田樱||母亲的炸茄盒

田樱||母亲的葱油花卷

田樱||纳 鞋 底

田樱||青青毛豆香

田樱||母亲的顶针

田樱||香甜顺滑地瓜粥

田樱||细语秋菜

田樱||秋 黄 瓜

田樱||萝卜缨子小豆腐

田樱||小红木板凳

田樱||豆腐脑与油条

田樱||窝窝头与炸麻花

田樱||小院扁豆角

田樱||小院四季画

田樱||老街煎饼铺

田樱||老 火 锅

田樱||帕丁顿素描

田樱||红根菠菜海蛎子汤

田樱||自然韵律 和谐共乐

田樱||鸡蛋冬瓜汤

田樱||小黄花鱼

田樱||鸟儿飞向那棵树

田樱||像鱼一样飞翔

田樱||森林小镇感受农业庆典

田樱||景秀湾美

田樱||洋溢中国氛围的市场

田樱||蘸酱菜

田樱||山楂沟

田樱||国庆往事忆

田樱||中秋情思

田樱||巴塞罗那的瑰宝

田樱||秋花绚丽迎中秋

冬田   田樱||砖博物馆采风

田樱||华风习习的垦思

田樱||农家乐

田樱||金秋赋

田樱||小院的花

田樱||通讯员手册往事

田樱||“满眼青黄色色真”

田樱||飘香的豆腐脑

田樱||大海·风景·风光

田樱||三友琐记

田樱||写字·打字·书法

田樱||秋天去看那棵老银杏树

田樱||甜甜的爱  香香的情

田樱||白露到,打核挑

田樱||玉都行

唐生   田樱||清秋之红

玉祥   田樱||大榆树旁的将军旧居

田樱||烛光闪闪

田樱||留香的记忆

田樱||鹦鹉岛,一个历史的缩影

田樱||“霜叶露芽寒更茁”

田樱||路

田樱||水蜜桃罐头

田樱||小院情结

田樱||水长流,情怀深

田樱||枫红时节

田樱||打卤面

田樱||温馨的宝活中国城

田樱||手推车往事忆

田樱||母亲心中的那片彩虹地

田樱||那片彩虹,那个温馨的“家”

田樱||秋日,大白菜正当时

田樱||咸鸭蛋

田樱||高梁饴与小白兔糖

田樱||绿豆粥

田樱||醇美的酒庄之行

田樱||核桃酥

田樱||秋之味

田樱||一叶知秋

田樱||秋叶纷飞 倾醉我心

田樱||美如诗

田樱||棕榈滩之美

田樱||沙梨山的色彩

田樱||胡姬花开———访尤今

田樱||叶青青 枝楚楚

田樱||秋日感怀

田樱||国光苹果的甜蜜印记

田樱||绚丽的收藏 炽热的心境

田樱||“满架秋风扁豆花”

田樱||影城留念

田樱||七里香

田樱||玫瑰花开时节访先锋村

田樱||海蛎子疙瘩汤

田樱||捉蝈蝈

田樱||铁皮邮箱的记忆

田樱||母亲的消暑“三凉”

田樱||悉尼行之十五

田樱||地雷瓜往事

田樱||悉尼行之十四

田樱||悉尼行之十三

田樱||悉尼行之十二

田樱   唐生 ||古莲人徐钢素描

田樱||悉尼行之十一

田樱||悉尼行之十

田樱||悉尼行之九

田樱||裹满了亲情的母爱

田樱||六果树素描

田樱||悉尼行之八

田樱||葱与饼

田樱||悉尼行之七

田樱||悉尼行之六

田樱||悉尼行之五

田樱||悉尼行之四

田樱||悉尼行之三

田樱||悉尼行之二

田樱||悉尼行之一

田樱||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游记三

田樱||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游记二

田樱||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游记一

田樱||高蝉远韵

田樱||“沙漠中的骆驼”

田樱||北领地探秘之二

田樱||北领地探秘之一

田樱||神奇的板球手

田樱||雪河诗人

田樱||梦幻般的贝壳海滩

田樱||勤奋多艺 锲而不舍

田樱||生蚝之乡采风

田樱||旖旎的达尔文之旅

田樱||堪培拉的北京花园

田樱||纳鲁马之行

田樱||小院百子莲

田樱||切磋砥砺 贯相知心

田樱||穿越时空看神秘

田樱||大自然的神笔“八字湖”

田樱||五彩线

田樱||艾 虎

田樱||岛夜观仙企鹅归巢

田樱||绚丽的海滩文化

田樱||乡村集市民俗散记之十二

田樱||乡村集市民俗散记之十一

田樱||乡村集市民俗散记之十

田樱||乡村集市民俗散记之九

田樱||乡村集市民俗散记之八

田樱||乡村集市民俗散记之七

田樱|乡村集市民俗散记之六

田樱|乡村集市民俗散记之五

田樱||乡村集市民俗散记之四

田樱|乡村集市民俗散记之三

田樱|乡村集市民俗散记之二

田樱||乡村集市民俗散记之一

田樱|人在画中游(三)

田樱|人在画中游(二)

田樱|人在画中游(一)

田樱|海棠依旧

田樱|巨石寻胜

田樱|“以鸟鸣春”

田樱|韦弗顿屋顶花园观赏感怀

田樱|甜蜜的童年回忆

田樱|樱 缘

田樱|花石泉的韵律

田樱|那年乡下看大戏

田樱|神奇而美妙

田樱|小院丁香花开

田樱|悉尼的雕塑公园

田樱|谷幽花艳

田樱|母亲的吕剧乐

田樱|特色花园 历史记忆

田樱|水上邮差

田樱|传播海洋知识的大课堂

田樱|建筑大师

田樱|芝麻香火勺

田樱|母亲节的农家乐

田樱|烟火人间最有情

田樱|泰国三素描

田樱|搓衣扳留香

田樱|泰国三素描

田樱|泰国三素描

田樱|澳宝镇探奇

田樱|美丽的家园 趣味的鹈鹕

田樱|水仙清芬

田樱|在艺术家家里做客

田樱|鲜活的鱼市场

田樱|“进淄赶烤”的联想

田樱|“千尺黄云错紫霞”

田樱|在动物世界观看表演

田樱|菜香家馨

田樱|香椿·韭菜·槐花

田樱|坐 垫

田樱|五一国际劳动节忆父

田樱|小铺往事

田樱|“算了卖,卖了算”

田樱|化作春泥更护花

田樱|红豆火勺

田樱|绿色的港湾

田樱|一对芦花鸡

田樱||海港情结

田樱||那支英雄牌金笔

田樱||油 条

田樱||梨花落如雪

田樱||那美丽的棒棰岛的文化符号

田樱||荞麦枕头

田樱||沙沙柔滑的油炸糕

田樱||海城馅饼

田樱||荞麦面

田樱||水灵的高粱米水饭

田樱||名人的呼唤

田樱||那棵高高的海苹果树

田樱||汩汩乡音的碴子粥

田樱||鸡蛋花开

田樱||春雨·桃花

田樱||四月天

田樱||老马蹄表

田樱||老石磨

田樱||春潮·花潮·人潮

田樱||清明柳青青

田樱||桃花春色暖先开

田樱||童年·槐花

田樱||光影记忆

田樱||诗画钻石湾

田樱||花 香

田樱||氤氲烟火

田樱||野菜宴

田樱||父亲的那辆自行车

田樱||寸草春晖

田樱||双 槐

田樱||春天的味道

田樱||两棵大树

田樱||路灯留影

田樱||春色满目

田樱||骑车环游“植物王国”

田樱||那“呱哒呱哒”的风箱声

田樱||老街情思

田樱||玉兰绣花

田樱||诗话踏青

田樱||藏米罐

田樱||春花小品

田樱||莫斯曼采贝

田樱||一盏灯

田樱||穿梭画中景

田樱||踏访玛雅文化古遗址

田樱||左手悬崖,右手浪花

田樱||樱桃之都杨格纪行

田樱||春 草

田樱||农场乐

田樱||时光隧道

冬田   田樱||马 莲

田樱||加州红杉之乡行

田樱||小立枝头理晨装

田樱||山奇花艳

田樱||老友记

田樱||清香荠菜饺

田樱||妙手巧思

田樱||春暖苣荬菜嫩

田樱||城雕之美

田樱||迎春花开

田樱||细 语 枣

田樱||老《辞海》

田樱||货币记趣

田樱||春的节奏

田樱||剃龙头与吃春饼

田樱||春歌

田樱||蜡像馆里读传记

田樱||梅花细语

田樱||火柴人生

田樱||小人国里周游列国

田樱||南美的“高原之舟”

田樱||心尖上的蓝宝石

田樱||芽尖上的春

田樱||母亲的兔灯

田樱||大红灯笼闪闪

田樱||龙腾狮舞寓深情

田樱||香飘的国度

田樱||海外的龙灯·龙舞·龙舟

田樱||母亲的元宵

田樱||华风习习 色彩斑澜

田樱||根雕人庄园

田樱||斯里兰卡采风

田樱||印度三美建筑漫步

田樱||四海兔趣

田樱||柬埔寨游踪

田樱||打雪仗 吃灶糖

田樱||书店,温暖心灵的地方

田樱||交情深笃 友情殷殷

田樱||电脑情愫

田樱||荷兰纪行

田樱||波罗蜜·榴莲·牛油果(三)

田樱||波罗蜜·榴莲·牛油果(二)

田樱||波罗蜜·榴莲·牛油果(一)

田樱||三国行素描

田樱||马六甲,那座郑和文物纪念馆

田樱||菲律宾游记

田樱||意大利三看

田樱||牛车水原貌馆

田樱||亲情毛衣

田樱||棉猴儿与腊八粥

田樱||盘桓的花园街

田樱  田鸥||疫中迎新

田樱||沙捞越的故事

田樱||沙巴纪事

田鸥  田樱||“田家乐”小语

田樱||火锅

田樱||突尼斯采风

田樱||那书柜那身影

田樱||营口情思

田樱||摩洛哥之旅

田樱||一往深情

田樱||越南掠影

田樱||世界杯足球赛夜话

田樱||巴拿马采风

田樱   唐生||那古莲那古莲人

田樱||马来西亚素描

田樱||父亲的虎钳子

田樱||花朵细语

田樱||羊上树

田樱||绿色的艺术人生——衣宝泰印象

田樱||南非纪行

田樱||瑞典采风

田樱||缅甸景致

田樱||回忆像一条河流

田樱||飘香幽记

田樱||寒冬里最美的花

田樱||“神眼”

田樱||在几维鸟的故乡

田樱||布鲁塞尔三题

田樱 冬田||贵相知心 殷殷情深

田樱||父亲的保险箱

田樱||钻石之旅

田樱||兰麝清芬

田樱||海边木偶

田樱||五彩人生

田樱||沁韵笔墨,缘文友

田樱||忆起往昔的供销社

田樱||冬钓之乐

田樱||海浪花

田樱||世界杯,东方梦

田樱||西澳寻幽

田樱||大堡礁观鱼

田樱||橄榄绿

田樱||“城市花园” 锦上添花

田樱||广播站往事

田樱||想起母亲纳鞋底

田樱||昌莱园里读名著

田樱||朱霞焰焰山枝动

田樱||诗情画意游谊园

田樱||美的事物,终究是美的

田樱||家常味

田樱||那尊美利奴羊巨雕感怀

田樱||柿柿如意

田樱||在图书馆看大书

田樱||遥远的赤子情

田樱||将世界尽收眼底

田樱||手抓海鲜

田樱||名作家与花

田樱||父亲的京剧乐

田樱||我在树顶漫步

田樱||品尝皇帝蟹

田樱||童年的海草屋

田樱||难忘那台“前进”牌缝纫机

田樱||奇美的花

田樱||西瓜灯

田樱||茶香壶韵

田樱||蓝铃花开时节

田樱||煮出的醇香

田樱||老木杆秤

田樱||东亚兰

田樱||“仙客”翩翩来

田樱||“彩虹草树”

田樱||探梅小语

田樱||女儿是一本书

田樱||灯笼花开

田樱||墨兰清芬

田樱||秋兰馨香

田樱||画中蕙兰

田樱||春兰幽香

田樱||兰花留香

田樱||一本老字典

田樱||党课党史情结

田樱||那苹果那水的依依真情

田樱||画中马蹄莲

田樱||母亲的鱼汤

田樱||烟火筷子

田樱||携一缕菊香

田樱||《红旗飘飘》引我学长征精神

田樱||小院柿红

田樱||党员党费党旗

田樱||手风琴往事

田樱||腌菜香

田樱||搪瓷杯留香

田樱||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田樱||大马哈鱼火锅

田樱||野菊花开

田樱||战歌嘹亮

向上滑动阅览

《既望文学》编辑部:

图文顾问||一工摄影   田樱

诗词顾问||新愚公

编辑||宋军   风尘璞人  一米阳光   

既望文学  征稿启事

感谢您的支持,并投稿于《既望文学》我们需要这样的稿件:
(一)推陈出新,文采斐然,体裁多样。小说、散文、诗歌、楹联、配图美文等均可。
篇幅以少胜多,符合网络时代阅读习惯。
符合法律法规和主流价值观要求,拒绝一稿多投,文责自负,拒绝反动、色情等低级题材,拒绝抄袭,拒绝涉及政治、宗教等敏感话题,文章适宜刊出。

(二)投稿后两星期内不推送,可另投他家

(三)赞赏金额7日后到账,10元以下不发放

(四)设立“人气奖”,对于阅读量超过一千的文章,给予作者10元奖励;阅读量两千奖励20元

投稿邮箱:1062525419@qq.com(须原创首发)

小编微信号:szh1062525419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