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游记 | 皖南川藏线:从小众到大众,从山寨到转正
- wang
- 2023-12-02
- 生活笔记
- 33浏览
- 0评论
▲胡乐司街头,路面在彩绘“皖南川藏线”
历史教科书写到,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
同期,地理教科书上,没有交待皖南是哪里。
语文书上写着,“黄山归来不看岳”,仍然没有告诉你,皖南在哪里。
1976年,在皖南事变发生地泾县,历时4年2个月修通了一条被称为天路的桃岭公路,二十多公里,共十八道大弯,135道小弯。2008年,道路完成硬化,并被称为“幸福路”。
1998年, 与泾县同属宣城的宁国,在长江支流西津河上开始加一道闸,开建港口湾水库,和新安江水库一样,进行了移民、蓄水、开发等一系列操作,历时四年,水库建成验收,随后蓄水并被命名为青龙湾水库。
一座山、一条路,一条河(一个湖),如今构成了皖南川藏线上的绝美风景。
出发皖南川藏线前,只做了半小时的攻略。只知道是一道道山路,并不知道它的起点在何处,终点在何方。
在家乡,也有一条条从城镇通往乡村的路。蜿蜒曲折的道路驶向村庄,通往山坳,在河沟或密林前停下,然后只能原路返回城镇,这些都是跟随历史而来的发展路。
皖南川藏线有一个村子叫板桥村,位于宁国最西面,与泾县交界,1943年曾开辟了革命根据地,是正儿八经的革命老区,板桥村再往西6公里就是泾县桃岭村。
一个“不走回头路”的皖南川藏线(之一),就这样从宁国青龙湾水库大坝经板桥村到泾县桃岭村再到苏红小盆地形成了。
摩友或者自驾车友对川藏线总有各种各样的情怀。但川西路远,在皖南山区找到了平替。
2014年,安徽省自驾游大会在宣城召开,宣城的旅游部门就将皖南川藏线打包推出。
后来,皖南川藏线与真正的318国道川藏线,开展了一场“大手牵小手,川藏走一走”的活动,设立318国道打卡点。
现在导航、地图、路标都有皖南川藏线的字样,路上甚至还有饭店直接叫“川藏饭店”,有一部分是车友和摩友的功劳,毕竟当初只是类似杭州彭于晏、萧山刘亦菲的称呼,这是唯一转正的。
官方认可和转正后的皖南川藏线,开发了景点、略略拓宽了公路、建起了民宿、增加了配套、设置了“此生必驾”和各个打卡点、还蹲了一些咖啡车。
虽然每个景点并不能在每个季节让每个人都满意,但我在这个季节的这个路上,遇见了这些风景:在西津河发出第一声赞叹、在储家滩的池水前发呆、在青龙湾观景台观景、在落羽红杉林看满屏秋色、在石壁停车区撩一个咖啡车小哥、在幸福路观景台见证神奇公路、在泾县六道湾看日落和眩晕、在苏红小盆地找一棵古树和自在的晒太阳。
▲在西津河发出第一声赞叹
▲在储家滩的池水前发呆
▲在青龙湾观景台观景
▲在落羽红杉林看满屏秋色
▲在石壁停车区偶遇一个咖啡车小哥
▲在幸福路观景台见证神奇公路
▲在六道湾看日落和眩晕
▲在山下自在的晒太阳。
旅游给人的改变是什么?
在六道湾看完日落后下山,天将将黑时在苏红小盆地找了一家民宿住下。其实这里只是被称作皖南川藏线第一村的苏红村,没有景点只有补给。
晚饭后走了一小段,路边的房子都已早早关了门,而天上是满轮的月亮和星光点点的夜空,以及月色照耀下的田野和远山。当我第二天早上踩着自行车在公路上骑行时,我才觉得这里应该叫苏红小盆地。
我在“宇宙是个粮仓”的咖啡馆前停下,咖啡馆还没有开门,我静静的坐在平台上晒太阳,静静看着已经收割完的稻田。
老板是返乡的90后创业青年,之前是个快递小哥。因为这条路,因为这个不一样的建筑,每天都有客人。
老板问我都玩了哪?我说落羽红杉林,然后从六道湾下来。他说六道湾还可以,红杉林本地人都不去,因为它是人工种植的,历史也很短。
2004年,宁国一家公司在小河畔种植了红豆杉,同步间隔种了落羽杉。后来青龙湾水库开始蓄水,红豆杉全部枯死,守护它们的落羽杉却最终成林。
我看着眼前翻越过的高山,静静的喝了一杯稻田咖啡。我在想,虽在同一片天空,山上人与山下人,是无法共情的。
▲在山下的粮仓,喝一杯稻田咖啡
清晨骑车出发时,民宿老板说附近有棵古树可以去看一看,并跟我指了下位置。我骑车寻找,并在一个露营基地里找到了它,冠幅有一个篮球场大,但被围在像马场一样的栅栏里。回到民宿的时候,老板正在一个人整修他的凉亭。
一路上,还遇到很多有意思的人,虽然大多没有交谈。
在西津河畔,两男两女四个中年人,带了半套露营装备,围着一个卡炉边吃面边煮。
在苏红小盆地延伸的一个峡谷村落,半老的村民骑着电瓶车迎着晨雾驶出村庄;孤独在路边门窗已经有点破旧的单层小屋写着整栋出租;几个半老的村民在路边给道路加宽看见我骑车经过给我让了让路;一个半老的村民端着早饭站在自己正在装修的民宿前;还有,拐角的古树每一棵都围起了一圈石墩,又在这个冬天掉完全部的树叶。这是皖南川藏线辐射的地方,如果没有这条线路,他们可能过的更安静。
在六道湾观景台上,太阳渐渐西沉,路边差不多停满了车,“318路牌”前众人排队等候拍照,遇到一对年轻情侣开着渐变车衣的大众CC,女孩问男孩,我们开车两个小时就为了看这个啊?男孩说,是啊,上来打个卡拍个照啊。
路上有意思吗?并不一定,有意思的是出发和在路上。
风景好看吗?也不一定,好看的是人们正在看风景,以及看到循序渐进的时光印记。
一路上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如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古村落查济古镇,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桃花潭,如夏天专属的月亮湾景区和水墨汀溪,挑了朱旺古村落和胡乐古镇便一路返回了。
对比两个地方,才恍然悟到:古村是宗族传家,古镇是利益交换。
朱旺村是一个始建于1300多年前的古村落,村里有九井十三桥,“井水不犯河水”出自此处。村中皆为徽派建筑,村民朱姓居多,系南宋理学家朱熹后裔。
我骑车沿着古村转了半圈,从一个村民入口进村。这个季节,村里零零星星的几个游客,也不知道是否要收门票。老人就坐在廊桥上晒着太阳,小卖部的老板也是老人,简单的吃着午饭。
▲朱旺古村多明清徽派建筑
▲村民仍在河水里洗衣洗菜,井水不犯河水
▲村里老店仍是时光里的样子
胡乐镇地处浙皖交界,曾为水陆交通发达的商贸重镇。胡乐司本为胡乐镇驻地,自胡乐镇与鸿门乡合并后,集镇慢慢转移到了鸿门,胡乐老街虽是老建筑群,但也逐渐失去了人口和烟火气息。
到访的当天,胡乐司街头恰好在路面彩绘“皖南川藏线”标志,看来“皖南川藏线”还在不断壮大和扩容。
古村和古镇,开发与不开发,谁说的好呢?
▲胡乐老街已是空荡荡
▲西津河上的神功桥
胡乐古镇的神功桥始建于清代,修复于民国。桥下流淌的就是西津河水,一路流到青龙湾,在大坝前等着奔流。
一条路,一条河,就是这样与历史拉扯。
皖南川藏线的成功转正,也让各地文旅部门看到了华东巨大的自驾市场。从安徽绩溪到浙江临安的皖浙天路、浙西天路也加入到自驾打卡的盛宴中,临安还设置了浙西天路定制公交站点。
不是川西去不起,皖浙更有性价比!【策】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若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创和谐网络环境。
转载请注明 : 文章转载自 » 纵马网 » 生活笔记 » 趣游记 | 皖南川藏线:从小众到大众,从山寨到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