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游记】赵奇明:青城将军衙署

文/赵奇明

呼和浩特给我最影响深刻的是将军衙署。我65年考入内蒙古农牧学院,开学时我去学校报名的路上,走到鼓楼站时看见西北角有一座古代衙府式的建筑,雄伟庄重,门脸上挂着“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的牌子。心想法院怎么盖这样的房子?回到学校我向当地同学打听,才知道这是清朝时期建的将军衙署,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从那时起将军衙署在我的脑海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渴望着能进去看看。200多年了,那里肯定有不少故事和文物宝贝,可是没这个机会。读大学五年,毕业后工作了几十年,直到退休,历经五六十年,这座将军衙署始终挂着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的牌子,参观始终未能如愿。

也许内蒙古上层对历史文物重视不够,对其价值重视不够,对呼和浩特文化传承重视不够,对发展旅游业重视不够。直到2017年,将军衙署才正式对外开放,这时我已退休12年了,似乎有点迟了。

2023年五一劳动节,女儿领我们老两口参观了将军衙署,满足了我50多年的心愿,揭开将军衙署的神秘面纱。那里的故事很多,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座将军衙署,半部青城历史”。

将军衙署

将军衙署从外表看是一座官府建筑,符合明清时期官府建筑前殿后寝礼制文化的特点。衙府按一品封疆大吏规格建造。砖木结构,南北长东西窄。占地3万平方米,房屋132间。院内四厅五院,四厅两侧盖有厢户,庑堂。院东北有花园,西北有卫兵住所和马号。

衙府的正门叫仪门,是进入将军衙署必经之门。仪门上刻有“漠南第一府”,是布赫所题。

门外照壁上镶有“屏藩朔漠”四个字,是71任绥远将军克蒙额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亲笔题写,彰显了克蒙额保卫北疆的决心。

进入仪门就是第一大厅,大厅宽敞明亮,是将军决策和议事中心。两边有厢房,大厅门脸挂着一副对联:

柳营重试马,虎帐夜谈兵。

一看就知道这是“白虎堂”重地。厅内还有一副对联:

议论作社稷谋,事业为黎民福。

说明将军谋事决策是保卫黎民百姓。

从第一厅出来进入第二厅。第二厅比第一厅稍小,雕梁画栋,也很气派,有一副对联:

政惟求于民便,事期可与人言。

第二厅也是议事的地方,是经常“求民便事期人言”为民服务的地方,同时也是迎接新官、接圣旨的地方,是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地方。

从第二厅出来进入第三厅,这里是衙署工作人员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有一副对联:

有为有猷有守,日清日慎日勤。

意思昌要求书吏要坚守操守气节,勤勉慎行。

从第三厅出来进入第四厅,这是官府内宅,是官吏生活休息的地方,是将军的内宅。四厅东侧有花园,西侧有卫兵,还有寺庙。

将军衙署还有许多完好的文物,如银器、瓷器、铜器、木器、头饰、字画、钱币等,多达11万件。其中有几件镇馆之宝,如御赐绥远将军“固山贝子”,固山贝子是御赐的爵位名。还有“天球瓶”,是明代景德镇名贵瓷器。

将军衙署是青城历史和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看点很多。

将军衙署往昔

先有青城,后有将军衙署。要想更好地了解将军衙署,必须先了解青城,了解青城的历史。

明朝末年,在大青山脚下土默川一带活跃着一个蒙古族部落,在明朝北边境摩擦不断,战乱频发,两边互相拉锯,边境的蒙汉民众苦不堪言。这个部落的首领叫阿拉坦汗,英勇善战。阿拉坦汗在土默川美岱召建立了金国,金国是政教(佛教)合一的国家。阿拉坦汗有一个美貌且文武双全深明大义的妻子,人称三娘子。三娘子深谋远虑,为减少百姓战乱苦难,早想与明庭和谈。有一次三娘子为索要人质,只身前往明庭,晓以大义,最后在1572年达成了“隆庆和议”,此后100多年边境再无战乱,农牧民得以安宁,生产得到了发展。

为表彰阿拉坦汗的诚意,明朝赐今呼市旧城一带建立一座城池。

三娘子选用汉族能工巧匠日夜施工,三年时间于1575年完工,明庭赐名“归化城”,意为归附顺化。因城池用青砖砌成,远看一片青色,所以阿拉坦汗起名“库库和屯”,就是青色的城市。因三娘子建城功劳最大,所以当地民众也叫“三娘子城”。

随后明朝灭亡建立清朝。清乾隆二年三月(1737年)为巩固北部边疆,抵御漠西蒙古准噶尔部落,决定在归化城东北五公里处新建一座军事防卫城,两城成掎角之势,便于防卫。城内新建“将军衙署”。将军衙署按一品封疆大吏规格建造,是我国仅有的一处高级武官衙署,新建的城叫“绥远”。

当时归化一带还没有地方政府,所以没有县衙、府衙。只用武将镇守边关,兼管地方行政事务,所以叫“将军衙署”,既是武所又是衙门。

将军衙署首任将军是守卫在山西右卫的建威将军王昌,王昌奉旨改驻绥远城。到清朝末年宣统下台时,最后一位将军是堃岫,前后共174年,共有79位大将军驻守将军衙署,有效地保卫了清朝的北部边疆,正是: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清朝灭亡后,从民国开始,走马灯式地更换驻守将军衙署的将军。

民国成立初年(1911年)袁世凯派張绍曾师长后又派潘矩楹师长任绥远将军,并进驻将军衙署。

1928年晋军战败奉军后,阎锡山派属下李培基、徐永昌、傅作义等先后代理过绥远城将军。

1929年国民党设绥远省(54年撤销),傅作义、董其武先后任绥远省主席,在将军衙署办公。

1937年至1945年日本策划成立“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伪政权,德王任主席,首都在張家口,下设五盟,绥远为“巴彦特拉盟”所在地,由德王亲信英达赖任盟长,在将军衙署办公,德王也经常来。

45年至49年董其武任绥远省主席。傅作义、董其武起义后,绥远省和平解放,董其武仍任省主席,在将军衙署办公。

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从张家口迁到了归绥市,同年更名呼和浩特市,恢复到了阿拉坦汗时建城的名称“库库和屯”。呼和浩特是库库和屯的谐音,乌兰夫、董其武在将军衙署办公。

受篇幅限制,不能再详细介绍。

结语

呼和浩特建城400多年,将军衙署建府200多年,一座将军衙署,半部青城历史。青城将军衙署一砖一瓦,一品一物都在述说着青城的故事。要想读懂呼和浩特,应该去将军衙署细细品味。

作者简介

赵奇明,毕业于内蒙古农牧学院,高级兽医师,退休前任商都县兽医工作站站长。

水漩图书馆

……

点击阅读,客官,请——

长篇小说

轩辕传

狐说

拥抱黄河

农村故事《小青》

春花

秀姐

半调子故事版

我的国企岁月

中篇小说

一枝梅

许莲儿

七十大寿

二脓带

岁月往事

杨胜利相亲记

两个名字的历史

梦里梦外

善有善报

烽火年关

乌衣巷

我的那个郎

我的名字叫咪咪

霸王别姬

五月的鲜花

私奔阴阳错

偏方

宋二这个人

特色专辑

短篇小说合集

水漩散文集

水漩诗刊

书画作品集

老三届文集

苦乐人生七十年

不冻河畔的女人

水漩无影传

门楼调专集

方言研究文集

小庙子插队散记(全集)

第七个驿站文论合集

水漩视频集

水漩诗词集

水漩铭文集

水漩作家集体创作

故事会

商都革命故事集

水漩剧场

商都口语词典

乡土方言作品

口外三宗宝

口里口外全集

第七个驿站全集

水漩文学

简介:商都,满文意为流水打漩涡的地方,即水漩。水漩文学是内蒙古商都县本土文学自媒体,由从军二十多年退役归来的军人赵林主办。

编辑:主编草根无芽,副主编跑读绅。

宗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弘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传播正能量。

承诺:认真校对修改,精心编辑配图,力求完美。

投稿:

微信 13387855192或微信号zlin1210。

邮箱 zhaolin19741210@163.com,附生活照片一张,作者简介一份。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