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石首|(2)透心凉的独行客、人气两极商业街、在东方大道炫饭
- wang
- 2023-12-10
- 生活笔记
- 35浏览
- 0评论
撰文/绘图/编辑:嘻嘻奶啤
(2)
好不容易喜相逢,老哥子和我都觉得晚上得整点硬菜。不过以我俩目前的消费实力来看,太硬的菜是下不去嘴的,所谓“整点硬菜”也不过是“吃顿肉”的艺术包装说法,主要突出一个准备下馆子大吃特吃的豪情壮志,至于到底是什么样的馆子我们其实并不在意,谁说苍蝇馆子不是馆子呢。
在这样的前提下,晚饭很快就被定为烤肉。我很享受和老哥子在“吃”上的闪电默契,“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涉及到吃什么,还涉及到吃的状态,能深谙彼此在不同时间场合对吃的喜好与需求,是要相当长的时间去磨合的。虽说去一个地方玩应该体验当地特色,但我此次的石首之行对于美食其实并无执念,我的目标就是去老哥子常去的地方,吃她生活中常吃的东西。像这样紧张的工作日夜晚,占用打工人宝贵的休息时间去下馆子,能做到“就近”“性价比不低”就已经是最优选了。
完全不用做攻略也不用看地图,有老哥子带路,我便成了潇洒的甩手掌柜,任凭自己沉浸在“盲目信任”的快乐里,而这种快乐在我如今的旅途中已日渐稀少、亟待挽救。作为一个独行客,一次次旅行中积累下来的除了必要的出行经验,还有许多莫名的胜负心。几乎每次出发前我都会提醒自己——旅游是为了快乐,不是为了自虐。可一旦行期逼近,我的野心就会混杂着焦虑与斗志死灰复燃。“放松享受”的念头被立刻清除出场,剩下的只有“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我要亮剑,亮剑!!!”。
在各个城市的文旅发展样态都逐渐趋同的当下,我对旅游的胜负心并不指向“快速打卡”或“刷地标”。旅行是否圆满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我能否收集到足够丰富的目的地资料,然后以此为支撑、想象出许多不同的情境,并在实际的旅途中让这些情境具象化、增添更多现实细节,最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延伸出新的想象。这种“想象-现实-拓展想象”的自娱自乐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它让我的身体动起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有更深的探索,也让我有了很多美妙而神奇的偶遇(尽管这些偶遇大多建立在有所准备的基础上)。
除此之外,这些想象的情境还为仅发生于我脑海中的对话提供了养分。旅行的大部分时间里我总是在沉默中度过,沉默地走过宽街窄巷、沉默地跨越草地溪流、沉默地注视高山古寺。
记得有一次我在爱丁堡荷里路德公园西北角,一个距离圣安东尼教堂遗址不远的山头上录环境音。当时为了避免直面冷风,我找到了一处岩石夹缝半卧其中,这使我有了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贴近地面的奇异视角:眼前,斑斑点点的石块上,毛茸茸的地衣苔藓正随着气流翕动,远处,阴云笼罩的半空中,几只乌鸦在反复盘旋俯冲。我蜷缩在那里,感觉自己正一点一点从四肢的最末端化为粉末,然后被风吹散,从此回归无拘束的自然。可是鼻息、心跳还有神经无意识地抽动下牙齿摩擦的声音依然在提醒着我关于“我”的存在。那时我意识到,沉默就是我能接受的、来自我自身的最大音量的底噪。


(11月,阴郁的苏格兰,在我头顶徘徊的群鸦)
这种长时间的失语很容易让人进入一种接近于冥想的状态,我可以专注地感受环境与我的关系,感受“所在”。不过无声的想象与观察也是会耗费精力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高耗能模式。当体能到达临界点,我便会“幡然醒悟”自己只是一个筋疲力尽的普通游客,“何必呢”“算了吧”的情绪也会逐渐聚拢起来。可偏偏就是在这种时候,我会再逼自己一把,并将这种疲惫的状态定义为“体现意志力的时刻到了!”,其结果就是肉体彻底死机的同时还会被防不胜防的虚无感袭击,陷入一种生无可恋的干瘪状态、心底泛起一阵说不出的凉,像是冬夜光脚踩上了瓷砖。
我在读波伏娃的回忆录时曾找到过一段极有共鸣的描述——“有时候,走在渺无人迹的山顶,甚至连光线都消隐了,我仿佛掠过某种所有风景都想掩盖的无法捕捉的空虚,一种恐慌袭上心头…上帝不复存在,我像过去一样,朝有人声的地方跑去。”
“朝有人声的地方跑去...”,原来所有独行人在被甜蜜的孤独反扑时都有着相似的解决办法。虽然这种短暂的回归并不能阻止他们再次踏上一个人的旅途,却会让人理解为什么要更加珍惜有旅伴的时光。
“我们要去的地方是那家你经常在朋友圈里发的烤肉店吧?“我向老哥子确认到,“是啊,就是我和同事们聚餐常去的那家,他们家分量还蛮大的。”老哥子轻车熟路带我走进一条商业街,说是穿过这条街再拐个弯就到了。
这片名为石首城市广场的地方据说是石首相当繁华的商业地带,主街南北延伸,由好几栋不算太高的建筑体拼接而成。我们从靠近建设路的入口进入,那里悬挂着一块抢夺视线的LED屏,不知道是坏了还是没到打开的时间,屏幕上没有播放任何内容,大面积的黑色像膏药一样贴在本就不算宏伟的建筑物上,边边角角的板材呈现出风吹雨淋后的棕黄锈迹,暴露出无人照管的过时的用心。
“你看这里,外面看着好像还行吧,其实疫情这几年很多店都垮了,现在二楼三楼好多门面都是空着的,基本上都是些美甲店纹眉店之类的小店。”,老哥子这么说着,我又细细打量了这条原本只是路过的街道。确实,道路两旁的楼里自下而上镶嵌着不少小店,其中临街那层最为热闹,黄金首饰、奶茶小吃、服化日用,一眼望去应有尽有。行至影城外的露天广场上还有不少摆地摊和支小吃架的流动商贩,许多年轻人聚集在这里,我和老哥子并排走在人行道上还要不时地侧过身子给往来不断的行人让路。不过底层风光虽好,再往上的楼层人气就断崖式下跌了,很多店铺都是大门紧闭,连廊上也看不到顾客的身影,只有三三两两的几家商铺开着,白炽灯尖锐寡淡的光线穿过或淡蓝或淡绿的玻璃洒出来,透着一股倦怠的冷意。

(热闹的小广场上正在摆地摊的大叔)
我们并未在商店街多做停留,径直穿过这片区域后就上了东方大道。眼看着快要到餐馆了,老哥子还在一个劲儿地给我说这条路上的小烧烤有多好吃,多不利于减肥。我听着听着就问,那为啥咱今晚不去吃烧烤呢?老哥子立刻补充说,这里的烧烤虽然好吃但也不能瞎吃,还得是原来她家楼下那家令狐冲烧烤最带劲(也是,都叫令狐冲了能不带劲吗),而且要是去那里吃的话,得叫上她的同事小姐妹一块儿,因为那家店是她俩共同发掘的日常宵夜聚点,谁去吃都会喊对方一嗓子。不过不巧的是人家今晚加班,所以为了能攒个饭局介绍我和她认识,烧烤得往后排排。我当然是毫无意见,高举“全听你安排”的大旗,并把吃烧烤这件事加入了我的石首吃喝玩乐清单。

(华严街,老哥子说可以从这里走到堤上,体艺中心也在巷子的另一端)
这头令狐冲还没走远,今晚真正的干饭点就已经到了,是一家名为“东北烤肉”的东北烤肉。烤肉店人气很旺,除了普通桌椅竟然还有两张炕,我俩的屁股一滑进正对门口的小桌,店里瞬间就满满当当了。至于菜品就和他家的招牌一样简单直白,既然是东北烤肉,那么牛羊猪肉酸菜冷面,所见即所得,哐哐下单急速上菜,手里的水还没扭开盘里的肉就已经滋滋开烤了。
老哥子惯是会在吃饭的时候照顾人的,有她在我根本不用操心。她先夹住一小块牛油润纸,再下肉进去,把肉煎得金黄冒油之后,便用酸菜把那些油脂刷上一遍,于是酸菜也变得油润醇厚起来,配上肉一起咀嚼,嘎吱嘎吱,口舌留香,堪称绝配!
店里气氛火热,店外已完全进入了黑夜,我们边吃边聊,铁筷银夹翻动间,老哥子说起了这一年的忙碌。除了她时不时会跟我们分享的下乡活动以及各类文艺演出的拍摄工作,最近她还负责给广场舞比赛做海报和背景视频。
“你可能会想,广场舞的视频有啥难做的,人家在前面跳,后面的板子上随便弄点什么放一下不就完了...”,老哥子眼疾手快把一些快要烤焦的肉夹放进我的碗里,“其实可不是那么回事咧,我跟你讲,每个队伍跳的都是差不多的歌曲,都是大好河山积极向上,有些还是完全重复的曲目。”
“那这咋办,人家的歌重了,你的视频总得做出区别来吧。”,趁着老哥子继续烤肉的空档我又给她打了一碟蘸料,还尤其多放了辣椒粉,毕竟东北烤肉的辣对于她这个湖南妹陀来说是不在话下的。
“能咋办,一点点找素材咯。上个视频是实地航拍的风景,下个就换成水墨画。而且跳舞比赛嘛,背景不能太素,总是要更夸张喜庆一点的,所以我还会在视频周围加点花瓣特效啥的。”,老哥子喝了口水接着道:“你别看我是个学美术的,这一年来视频软件可是被我玩溜了。”
我嘴里塞着肉不好回话,只能先拍着她的肩膀大力点头外加眼神肯定,等肉咽下去了,又补充夸夸道:“厉害!确实厉害!”。且不说隔行如隔山,人的岁数越往上走想要学新东西就越难,老哥子这一年里不时地找我讨论剪辑软件的问题,现在已自有一套熟练的视频工作流程,实在是值得肯定。
就这样聊着聊着,不知不觉,盘中的肉已收尾,但要说的话还没讲干。其实我俩虽已有段时间没碰面,却并非“有很多事还没来得及告诉你”的关系。每日高强度在线聊天,可谓屁大点的事都要分享一番,也不在意对方能否立刻回话。曾有近三年的时间,我们都是这样保持着赛博交流。按理说,既然有了如此天涯若比邻的聊天方式,等见了面应该没什么好讲的了,可回回在见了真人之后,脑子里又总能冒出更多新的趣事见闻,定要再把这些芝麻谷子倒在对方手里,细细地数上一遍。
(未完待续)
点击关注·与我同游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 ,撰文/绘图/编辑:嘻嘻奶啤
未经shimmery闪烁(ID:In-the-sensation)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若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创和谐网络环境。
转载请注明 : 文章转载自 » 纵马网 » 生活笔记 » 游记-石首|(2)透心凉的独行客、人气两极商业街、在东方大道炫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