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徒步山塘到虎丘
- wang
- 2023-12-11
- 生活笔记
- 35浏览
- 0评论
徒步山塘到虎丘
文图:面朝大海
坐地铁游苏州,周六游山塘街是最后一站,尽管上海的朋友几次告诉我,山塘街没啥好玩的,无非是商业一条街,但我依然前往,他们哪里知道我游山塘街的目的。
关于山塘街的前世今生,并不需要过多的解读,因为从百度上就能了解,何必在浪费文字呢?

说起山塘街,苏州当然要感谢白居易,是他任苏州刺史时开挖山塘河,将阊门至虎丘以水路连在一起,而山塘街就是沿河兴起,逐渐成为一条繁华的街道。
白居易为何有要开挖山塘河,除了水运活跃经济外,估计还有一个不宜言明的目的,那就是为了去虎丘方便。虎丘远在唐朝以前就已成名,那里也是文人墨客经常吟诗作画的地方,别忘了白居易可是响当当的大文人,这样的胜景之地岂能不让他趋之若鹜。说挖河,不如说是利用旧有的河流改造而成,如果是开挖,那山塘河没必要搞曲线,笔直挖到虎丘多省事,很明显是利用当时的旧河流改造而成,从而造就弯曲的山塘河。

(苏州阊门外北码头)
山塘街因白居易而声名远扬,历朝历代都是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经常游玩的地方,至明清达到鼎盛时期,特别是自乾隆下江南畅游山塘街题词之后,山塘街更是苏州繁华的代名词,于是便有了曹雪芹笔下的“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描述,让山塘街享誉江南。
这次游览山塘街,就是从苏州阊门起,徒步山塘街去虎丘,探寻这条七里山塘街,现场感受一下它的历史氛围,体验无数名人留下啧啧赞美溢词的内涵。
因为方向感始终没有调整过来,我一直以为阊门是面朝北,其实它是老苏州的西北门,面朝西的,而虎丘位于阊门西北,山塘河至虎丘,先东后西,实分两段,东段和西段,历史繁华的地段也就是东段,靠近阊门的这段。

(山塘街起始门楼)
阊门外的河流因货运而热闹,北码头又是老苏州最为繁华的货运码头,所以山塘街靠近阊门的东段才显得热闹繁华,应该是茶楼红楼林立,成了曹雪芹笔下的富贵风流之地。
立在阊门前,审视这座几乎代表苏州的城门,如果现在是保留古代的模样,只经过修缮,那这座阊门还是相当威武雄壮,毕竟它不是老苏州城的正门,能有此大气已经相当不错了,历史上有金阊门银胥门之说,可见阊门在老苏州历史上的地位与分量。据说阊门是古代哪一朝的凯旋门,后来就不是正门胜似正门。
阊门外不远,就是北码头,山塘河就是从北码头开始,绵延由东自西直奔虎丘,而山塘街滂河蜿蜒相伴七公里。

(白居易纪念馆)
穿过山塘街高大威武的起始牌楼,右手边就是白居易纪念馆,没有当年的白居易,哪有苏州繁华最山塘的美誉,为白居易建堂纪念理所应当。果然,看靠近阊门的这段山塘街,单就街两边的房舍,就能看出当年的繁华痕迹。即便是后来重新修缮或重建,起码有曾经繁华气派的底蕴。
街上几处景点不必细述,沿着山塘街直奔虎丘,按全长7里的距离,步行也就是四十分钟左右,对于我来说,这点距离是小事。因为还要返回上海,速度稍微快了一些。

踏着石条路,眼前的山塘街,它历经唐诗宋词的熏陶,沐浴了明月清风,街边的房舍,相伴的水,水上的桥,早已被诗化了。单就留下的赞美山塘街的诗词,就已经诠释了曾经的繁华与神韵。乾隆皇帝六江南,途经山塘写下了“山塘策马揽山归,淡荡韶春鞭漫挥”的诗句;红楼梦中“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描述……
越过鳞次栉比,粉墙黛瓦的临河人家;看过小桥依旧伴流水,老树萋萋立岸边;审视祠堂楼房旧迹仍存,越往前走,街上越冷清,两边老屋旧宅没了朝气,依然沿着街面毫无遮拦地铺展开来,凭直觉告诉我,已经步入到西段落寂之处。

正想寻一位当地的老者了解情况,忽见街边门前,一位中年人和老者坐着闲聊,于是上前打招呼,说明想了解一下山塘街的历史情况。老师傅说他就出生在山塘街,今年八十了,操一口吴地方言,即便夹带不标准的普通话,我听起来也有点费劲。第一,老师傅说山塘街是白居易在苏州做刺史开挖的;第二,这条街确实是七里长;其三,山塘河上的七座桥,当年是为了镇住山塘河里的这条龙,不让它飞天而走;第四,山塘街基本保留历史原貌。当我问现在所处的位置离虎丘还有多远时,老师傅说大概还有二十多分钟的路程。算了一下,此处应该是中间位置,全程四十分钟是完全可以到达虎丘。

辞别老师傅,前行十几分钟,看到远处的一座古塔,那里应该就是虎丘。此时,街边的房舍越来越破旧,有些打上危房、禁止旁边停车的标志。远离阊门外的喧嚣,这里倒也清净许多,河里的游船,马达声声,载着游客直奔虎丘,不知道为何不用人力划船,岂不更有原始的味道。

前边通往虎丘的一座桥正在整修什么,拉起护栏无法穿过,而是绕了一段路,才来到虎丘。持退役军人优待证一路绿灯,匆匆攀上虎丘,来到上面的古塔下面,四周观望,虎丘也只能称为丘,高不过几十米,面积有两个足球场般大小,历经朝代的战乱,虎丘上面的古建筑基本损坏殆尽,现有的也是晚清和民国期间重建修缮的。从虎丘的地理位置来说,当年的虎丘极有战略价值,对于老苏州城的防御有依托作用,再加上和平时期此处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所以虎丘久负盛名。
想当年,山塘河通到虎丘之后,这里应该就成了城内人们上香和游玩之景点,人们坐在船上,一路赏景到虎丘,渐渐带动了山塘街的繁华,再经过文人墨客的诗词熏陶,山塘街就成了老苏州繁华的代名词。

不是吗?七里山塘七里桥,桥连堤又堤连桥;白居易等文人墨客吟诗赋词在虎丘;风流才子唐寅摇着香扇走过山塘街;秦淮八艳其中之一的董小宛,也曾在山塘街守望过踏向归途的冒辟疆……
繁华过往,似水流年。站在虎丘顶,遥望山塘河,河亦是街,街亦是河,当年多少人在此目睹此景,或感慨、或沉思、或抒情、或赞叹,留下多少关于山塘和虎丘的诗词篇章。的确,从阊门到虎丘,河边杨柳依依,街上人来人往,或坐船或坐轿或步行,一路赏景到虎丘,亦是醉了。

(遥望山塘河)
一个扬名千古的地方,莫不是因经济、军事和文化,经济能富饶,军事能彰显重要,文化则能扬名,苏州、扬州皆是如此。
山塘是河也是街,是诗也是一幅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
徒步山塘到虎丘,一路感慨一路惊。
如果说先有平江路再有苏州城,那么,则是后有山塘扬苏州。
一条平江路半部苏州史,笔者以为,一条山塘街,半部苏州文化城,不为过也!
(2023年12月10日写于上海烟雨阁)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若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创和谐网络环境。
转载请注明 : 文章转载自 » 纵马网 » 生活笔记 » 【游记】徒步山塘到虎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