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游记】徒步危石鸟道,饱览峻秀瞿塘

瞿塘峡自瞿塘关开始,长约八公里,然后就是三峡的第二峡—巫峡。长江浩浩荡荡地向东流去,两岸高山陡立对峙,默默地守卫着一江之水。山边灌木丛生,深冬时节,红叶片片。

有些山体如同刀削斧斫一般非常光滑,形成高达数百丈的悬崖绝壁,绝壁上草木难长,猿猴难上。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奇美隽秀的自然风光。

如果能站在最高的山顶居高临下,向下眺望,一览瞿塘全貌,必然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单单从赤甲楼望上几眼,我是心有不甘。其实,心有不甘的又何止我一个,杜甫也是这样的人。他在《夔州歌》中写到“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江两岸有两座最高的山峰,主要是红砂石的江北高峰叫“赤甲”,主要是高钙石的江南高峰叫“白盐”,唐代时从白帝城多半是没有路可以登上这两座高峰,杜甫只能望峰兴叹。

而身处现代的我,摆在面前的是一条路面平整的鸟道,是可以徒步直达山巅的,全程10KM,高差1000M,据景区提示徒步需要大约5小时。(感谢徒步大佬绘制的专业图,这是我徒步结束回到酒店看到的,分享给未去的朋友们)

我衡量了一次自己的状态,觉得路途艰辛漫长,不可上,遂放弃念头。回白帝城的路上一直念念不忘这个事情,查了一下手机,准备次日坐车直接去山巅。

次日乘坐旅游专线豪华大巴车直奔山顶,大巴车在山壁间迂回盘旋,逶迤前进。公路路面崭新平整,标线清晰,似乎建成不久。山谷间有许多低矮的的果树,上面缀满了黄澄澄的脐橙。好几次,我都觉得车辆已经走到山顶,谁知只是另一座山的山谷间的小块平地,一阵峰回路转便又上到更高处的山峰。不论爬到多高,都能看到民宅,在没有修建这条公路前,也不知山里人的饮水、用电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更难以想象进山出山的方式。车行了一个多小时,到达景区门口,买票进入后再坐摆渡车上山。

下车第一眼就看见了这块“三峡之巅”的巨石,四个大字是余秋雨三处题字之一。这巨石赫然就是赤甲山的名片,在这一大片无尽的群山中,赤甲山是当自无愧的老大。

过了这座缀满了“宫商角徵羽”小篆字符的铁索桥“夔乐桥”,便正式进入了景区。

景区的栈道建在山壁的树丛中,行进的途中,时不时有一些供人休息的小亭子,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景致,来到这里都是为了观山景。

往北观瞧,山下的这条是草堂河,江对岸(山南水北)的地方是白帝镇,再溯流往上不远便是八封村,据说当年诸葛亮在此用石堆布起八卦阵,差点把陆逊灭了,杜甫说“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便是这里,但是这个地方未开发成景点,我没能前往。

站在东南侧的观景台向下观瞧,河对岸是白盐山,长江出了瞿塘峡便进入了巫峡,弯弯曲曲地流向远方。江上的巨轮已经变得很小,看不太清楚。山顶上阳光明媚、暖意融融,但是山脚下的江面依然是雾蒙蒙、阴沉沉的。

不过并非一年四季都是如此混沌不清,据说9-11月份来时天高气爽,会有可能看到翻滚不止的云海。如果想来,千万记得要避开国庆节,否者恐怕看不到云海,只能看到后脑勺。

在观景台上,我将头伸出护栏之外,向下一瞧,心里一凛,观景台建在山壁之上,山壁上有很多红砂石,一看就很容易风化,而下方是陡峭的山崖,吓得我赶紧转身离开平台。

站在“三峡之巅”的立标观景台上,微微的山风清新微凉,沁人心扉,远望白帝城,一览众山小,心情畅快,顿觉风景这边独好。昨日在白帝城远眺赤甲山,今朝于赤甲山回望白帝城,套用余光中的诗句“这时候,怀古是一个小小的瞬间,我在这头,李白杜甫在那头!

正在台上沉思,一个拄着登山杖的徒步者从下方的树林爬了上来,兴奋地叫道“我到山顶了,我到山顶了,我只用了4小时20分!”,一张满是汗滴的脸上堆满了笑容,我发自内心地敬佩他们的体力和毅力。

我在山上已经呆了两个多小时,景区已经逛完。看了一下手表,刚两点钟,回城的大巴车最早要三点半,看着越来越多的徒步者从树林里上来,我心动了,要不要从山顶逆行徒步去白帝城,时间来得及吗?如果5:30之前不能赶到瞿塘关,摆渡船停了的话,我被困在那里怎么办?纠结犹豫了十多分钟,决定不留遗憾,冒一下险,开始下山之行。

鸟道是专为徒步修建的,倒还平整,就是路途陡峭!上山容易下山难,我不敢走太快,怕冲下坡去。下坡时膝盖受力较大,如果走久了恐怕会损伤,我只好左右轮流侧着身子往下走,第一个一公里居然走了29分钟。

一路上迎面的大多是年轻男女,也有几个小朋友。后来我在路边看到几个标示牌,“登上211米,考上211就有你”,“登上985米,考上985就有你”,这里的211米和985米都是说的山的海拔,大概这些勉励语就是毅力大挑战游戏的加油枪,推动和鼓舞着这些徒步的人。一路上,不断有人向我打听还有多远到目的地。

在莫干山陪着我徒步的JBL小音箱,这次还是陪伴着我,舒缓的《牧羊曲》的笛子声,引得好几个徒步者称道。我的心里没有任何想法,唯有一步一步地向前。

走在黄岩梁上,左手边的栏杆外就是峭壁,我非常紧张,担心山体突然滑坡,让我葬身于此。

走完5公里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两个小时,此时已经在海拔仅200米的隐龙槽,这是徒步路线的最低点。接下来还有5公里,我需要往上爬(不知道要爬多高),而时间只剩下一个半小时多点,我有点紧张,担心赶不上末班船,不得不加快脚步。

路上已经没有上山的人,我一个人走在路上。爬了没多久,就累得大口大口喘气。下山的时候只是微微出汗,心率105;现在没走出多远,心跳已经过了130,汗也开始往下滴。我赶紧脱下羽绒马甲装到背包里,把矿泉水拿在手上,小口地喝着,音乐也更换为了节奏更快的《步步高》。

这一段路是最为艰难的,路上没有行人,只有我形单影只,而这条路又无法回头,往前走又累又喘,害怕身体吃不消,却又不敢停下来怕误了渡船,一路上忐忑不安。一路上,上下坡时小步快走,平缓一点时大步快走。路边的山壁上,看到越来越多的地质灾害监控设备,看来这个地方容易有山体滑坡,我更是不敢停留。身上的汗,已经湿透了背心和秋衣,我顾不了那么多,只是尽力向前。

爬到6公里的坳口观景台时,我回望了一下来时的路。对面山脊上的六十六道拐,看起来路况不错但走起来费劲,好几次差点滑到。看了一下运动手表,时间在4点10分了,我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

继续赶路。走到3公里处,看到几位年长者在观景台上拍照,我好心提醒他们上山已经来不及了,他们很热情地打招呼,说只是拍照就回去,不爬山,我的心里踏实了!

此时前行的路,平坦了许多,我走得快了不少,路边的树丛中,好些猿猴上蹿下跳,嬉戏玩耍。李白说“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说”风急天高猿啸哀“,这些猴儿,不知是不是一千多年前那些猴儿的子孙后代?!

四点五十的时候,我路过了瞿塘关,赶到了渡口。终于,放下心来,一身轻松,停下步伐,我才觉出秋衣秋裤都湿透了 。等船之时,我忽然看到了白居易曾经见过的美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它让我的本次怀古之旅完美收官!

吃完晚饭回到房间,累得一动也不想动。一眼瞥见桌上的书,这几天一直没有碰过,拿起来看了一下序。我知道,我的怀古之旅将由武转文,暂告一个段落了。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