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博同学的游记 | 小栈,有光

你看,在我心里,一直留有两处温柔乡。

北京,王府井大街22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我念念不忘的地方。每每一部戏散场,我总会站在人艺大院儿里抬头上望,去看那一轮明月,还有那一泻千里的皎洁月光。无论是聒噪的夏,亦或是清冷的冬,月光一如既往,故乡别来无恙。

湛江,金富汽车主题酒店。如果你嫌这个名字太长,那不妨和我一样,就叫它“小栈”吧。已数不清是第几次到访湛江,这座地处南海之滨的小城,总会勾起我的向往。向往这片土地;向往这里的人;向往,小栈,这处旅人的避风港。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最近几年,天空中的雾霾越来越轻,我们心底的阴霾却越来越重。内卷、“润”......每当这些词出现在眼前,总会觉得神经被刺痛。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情绪价值”。每个人都亟待一束炽热而强烈、坚定而恒久的光,穿过阴霾,直抵我们的心房。让心中隐秘的角落被照亮,让日渐冰冷的心,重新滚烫。

小栈,就是那一束光。或者说,它是点点火光凝聚而成的能量。入住时永远不变的那句“欢迎回家”,是一点火光;清晨那杯馥郁的虹吸咖啡,是一点火光;每晚送到房中的水果和热牛奶,是一点火光;楼道里随处可见的小饼干和冰箱里自取的各式饮料,是一点火光。每一件美妙的小事,看起来都那么微不足道。可凝聚在一起,它们所代表的便是真诚、美好、关心和信任,便是向上向阳的能量场,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房。

小栈,自身是光;小栈,到处有光。每天,明媚的阳光穿过婆娑的树影,懒懒地照在小栈门前的木地板上。那里有几对桌椅,大人和孩童有说有笑,沐浴着光,从曙光直至夕阳——这是自然的光;房间里,楼道间,小栈匠人用汽车零部件手工打造的台灯散发着光芒——这是人文的光;从旧瓦片上的沙画到手工编织的包,当然,还有小栈老板娘袁老师写的书。随处可见的,是别具一格的小栈文创——这是文艺的光;就在一层那个迷你的大堂,小栈的主人煮好了姜糖水与客人共享。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们见状,也将橙子、苹果拿给主人,又被主人切好,与更多人一起分享——这是人性的光。

光的背后,是什么?在我看来,是简单而不简单的两个字——走心。走心,意味着热爱,意味着情怀,意味着打开。不必多言小栈严苛的卫生标准和慷慨的房间备品与布草,单说位于三层观景台的那面可爱的留言墙。小栈用心待客,客人们也敞开心扉在那里留下了自己的文字。这些文字,或引经据典,或直抒胸臆。可最令我动容的,当属无意间瞥到的一则留言的日期:

2016年。

八年过去了,不知当年的那位客人已走了多远,可ta曾写下的那句话依然在小栈间,安然无恙。

寒冷的冬天更容易让人思绪不畅。来这里,追一束光吧。

因为,小栈,有光。

​——The Gallery——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